入伏后
夏天和溺水同时迎来了“白热化”
暑假可是溺水事故高发期
今天上午,3岁的小晨(化名)躺在横店文荣医院重症监护室(ICU)的病床上,身上连接各种医疗设备,睁着一双大大的眼睛,两只小手时不时还会动一动。虽然看着“清醒”,但他对外界发生的事却没有任何反应。 三岁,正是一个孩子活泼好动、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年纪,然而小晨只能安静地躺在医院接受治疗,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…… 7月20日晚上,妈妈像往常一样带着小晨出去遛弯。和别人聊天时,她用余光看见孩子跑向了水井边,正想开口提醒,只见小晨一头钻了进去。妈妈一边大喊一边慌乱地向水井边跑去。 “快救救我的孩子,他掉进去了。”妈妈哭着求救,周围的人也赶紧跑了过来,一边想办法捞人,一边紧急拨打消防和急救电话。由于井口较小,大人根本没办法下去救人,众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沉下去。等救护车赶到时,消防官兵已经将小晨捞了上来,并正在给其做心肺复苏。 救护车接上小晨后,以最快的速度将他送至横店文荣医院。急诊科医生王斌接诊后,立即启动一系列抢救程序。一边麻醉科医师为小晨进行了气管插管,用呼吸机辅助通气,另一边儿科副主任医师赵彬泉也及时赶到参与抢救。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不间断抢救,小晨终于恢复了心跳,也有了自主呼吸。但由于缺氧时间较长,他被送进了医院ICU进一步治疗。 图|小宸正在安静躺在病床上 无独有偶,就在小晨入院前几天,5岁的小轩因独自在水边玩耍不小心溺水了,由于大人发现不及时,医生全力抢救也没能将他从死神手上夺回来。 溺水在我国人群意外伤害致死原因中排名第3位,占意外死亡总数的10%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缺少安全防范意识;另一方面则是急救措施不当导致时机贻误。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呢? 敲重点!防止孩子溺水 最最最重要的是家长的有效看护! 图片来源于网络▲ 另外,孩子需做到“6不准” ①不准私自下水游泳; ②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; ③不准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; ④不准到无安全设施、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; ⑤不准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; ⑥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准擅自下水施救。 溺水后的急救法 将溺水者救上来后 一定一定记得呼叫急救电话 在救护车没有到的这段时间里 可以先采取相应措施 清除口鼻堵塞物、控水 迅速撬开其口腔,清除咽内、鼻内污泥、杂物。然后将溺水者侧卧,拍一拍他后背,将水控出来。因为溺水后会有呕吐反应,侧卧可避免呕吐物堵塞气管引起窒息。 需要注意的是,当孩子溺水时,很多人第一时间想的是倒背控水,这种控水法难以排出肺内的水,盲目控水反而会导致胃内容物排出,增加误吸入肺部的风险,有害而无益。 心肺复苏 在溺水的急救方法中,最常见的就是心肺复苏。 如果溺水者停止呼吸,应尽快实施人工呼吸,将溺水者平躺,脸朝上。急救者注意不能拼命深呼气,正常的呼吸力量即可。同时,保持病人气道畅通。若发现溺水者心脏停止跳动,有经验的救生人员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。 天气再热, 也别让孩子拿生命贪凉! 赶紧转发警惕更多家长和孩子吧!图|倒背控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