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经历了超长假期后,家里的熊孩子即将返校,部分学生也迎来了“小升初”、“初升高”的跨越。
“每年一到开学季,精神卫生科门诊就会出现一波小高峰,其中很多都是刚升初一、高一的学生,由于无法适应学校生活,从而产生了适应障碍。”横店文荣医院精神卫生科许美园医生提醒说,如果孩子出现心慌、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,并且症状较重或持续存在,导致孩子无法坚持完成学业,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
萱萱(化名)从小就是大家口中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不仅乖巧听话,成绩还名列前茅。
去年,她升学后,正式成为了一名初中生。可开学刚一个月,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,每晚在宿舍失眠到天亮,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,每次返校就感觉胸闷、心慌、头晕,十分痛苦,直嚷着“不想上学了。”
图片来源于网络▲
“三天两头说不舒服,带到医院检查了好几次都没问题,可能存心不想上学。”面对这种种异常行为,爸妈无法理解,以为是孩子“青春期”到了,给不愿上学找的理由。然而,萱萱却委屈道:“只要让我离开学校一个小时,透透气,就能回去念书了。”
眼看着学习进度越来越跟不上,爸妈没有办法,只好带女儿来到横店文荣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。许美园仔细问诊和心理评估后,诊断萱萱是得了“适应障碍”。
一听自家孩子心理有问题,爸妈在自责的同时,不免担忧起来,“这能治好吗?”。
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1-3个月内出现,常表现为抑郁焦虑,或者失眠、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(头疼、腹部不适、胸闷、心慌)等,导致工作、学习受到影响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▲
在进行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后,许美园得知,萱萱在升入新学校后非常害怕自己与新同学处不好关系,再加上以前从来没有住过校,对于校园生活也很难适应,因此身体、心理上才出现了这一系列“应激”反应。
“一般情况下,缺乏人际交往、内向敏感,甚至遭遇校园霸凌的孩子更容易产生适应障碍。”许美园说,适应障碍的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,随着时间的推移,病情可自行缓解,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,以免将自己焦虑紧张的情绪传递给孩子。
如何帮助孩子顺利从“假期模式”切换到“开学模式”,可以从2方面入手:
开学前,让孩子远离电视、手机的刺激,督促其按时上床睡觉,让身体逐渐回归到上学的节奏。
开学前后,孩子可能会表现出食欲不振、疲惫困倦的情况,家长可以在保证营养的同时,适当准备一些清淡爽口、利于开胃的饭菜。
只有孩子从心底里接受新学期的生活,对新的学校环境足够熟悉、投入,才能顺利完成新学期所带来的挑战。
通过开学仪式感的营造,比如买新的笔记本、包书皮等等,这些看似普通的行为可以让孩子从心底里感受到开学的氛围,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。
在制定新学期计划的过程中,要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积极性,家长只需给予一定的辅导和帮助,和孩子一起讨论即可。
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,家长要与孩子多交流沟通,避免在倾听中出现批评、不耐烦等表现,要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以及其内心的想法。
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适应障碍,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精神卫生科寻求帮助。必要时,医生会根据情况,适当应用一些改善情绪及抗焦虑的药物,并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。随着时间推移,大多孩子都能及时走出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