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25日下午,知名老戏骨张少华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医治无效于23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75岁。
在此之前,很多人都听说过慢性阻塞性肺炎(简称“慢阻肺”),但并不了解这种病有多可怕。
它在致死病因中排行“老三”
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简称慢阻肺 COPD)指以气道受限持续存在为特征的一种肺部疾病。
2018年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关于中国慢阻肺患者的数据显示,中国患病人数约1亿人,已经成为与高血压、糖尿病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慢性疾病。
统计数据还显示,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 8.6%,40岁以上则达13.7% ,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%。也就是平均每4个老人中就有1位是慢阻肺患者。
根据 2019 年公示的《全球疾病负担》数据,慢阻肺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致死病因,仅次于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,甚至连肺癌都排在它之后。
可怕的慢阻肺不容易被发现
慢阻肺患病率、致死率高多与早期症状“不典型”有很大关系。现实情况中,很少有慢阻肺病人在早期就来医院就诊,多数都是等到病情发展到严重程度后来就诊,一般都伴有气道狭窄的情况,治疗和恢复的效果都不好。
首先,早期有人会出现咳嗽、咳痰等呼吸道症状,还有一部分人没有症状。
其次,即使出现了咳嗽、咳痰、喘憋等症状,很多人也觉得是受凉感冒或者抽烟之后的正常反应,最多自己吃点止咳化痰的药。随着病情加重,不仅呼吸系统受影响,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、肺性脑病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,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全身脏器衰竭而死亡。
杨奶奶今年76岁,1个月前受凉感冒后出现了咳嗽、咳痰的情况,于是到附近诊所进行输液治疗,然而,结果却不如预期。不仅咳嗽咳痰的症状没有缓解,甚至还出现了气急的表现。
家里人这才发觉到不对劲,赶紧把杨奶奶带到了横店文荣医院呼吸内科就诊。一系列相关检查结果提示,这并不是感冒,而是慢性阻塞性肺炎。经医生专业、规范的诊疗后,杨奶奶的症状得到了好转。
医生提醒,慢阻肺的典型症状是在咳嗽、咳痰之外出现持续性、进行性的气流受限,活动后呼吸困难,然而绝大多数人只会认为是普通呼吸道疾病,很少引起重视,更别说去做一个肺功能检查。
而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“金标准”。
但目前在我国仅9.7%的成年人、12.0%的慢阻肺患者曾经接受过肺功能检查;即便在自述有慢阻肺病史的人群中,检查比例也只有55.8%。
由于大家普遍忽视肺功能检查,从而导致我国慢阻肺漏诊率较高,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。因此对于35岁以上的人,如果符合“长期吸烟、活动后气急、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”三条中的任意一条,就应该尽早去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测,确认是否已患上慢阻肺。如果已经确诊是慢阻肺,就要尽快去正规医院做治疗,防止病情恶化。
治疗慢阻肺需要长期坚持
慢阻肺的病程分为“稳定期”和“急性加重期”。多数患者对急性加重十分重视,也能及时接受治疗。然而当病情进入症状轻微的稳定期后,不少患者就开始放松警惕,治疗时断时续,感到没事了,就自行停止治疗,等到再次急性加重,才不得不再次住院。
事实上,有别于其他慢性疾病,慢阻肺病具有不可逆的特征,患者即使进入稳定期,其疾病仍在缓慢进展,一旦中断治疗,很可能会引发病情反复或者急性加重,给肺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,也让之前的治疗成果付之一炬。
对于慢阻肺患者来说,慢阻肺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,就像一场考验毅力和耐力的“马拉松”,治疗的依从性十分重要,必须长期坚持用药,一旦病情加重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文章综合自健康时报、丁香医生等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请善待你的肺
肺炎、老慢支、慢阻肺……天气一变化,老年人需要特别防范这些疾病,呼吸内科医生为您支招
健康 让生活更美好
Better Health,Better Life